漯河食品会期间举办高峰食品论坛共讨食品
作为全国“中国食品名城”,漯河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一直书写着食品行业不老的传奇,据悉,漯河食品会期间举办高峰食品论坛,专家企业专家就目前热议话题食品安全进行深刻讨论共谋发展。
我国200多万人监管食品,国外只有一个部门
外国有食品安全事件吗?他们怎么处理的?老百姓为啥抵触食企“创新”?
在昨天下午举行的中国食品工业经济高峰论坛上,央视财经频道着名主持人陈伟鸿对话汇源、玛氏、双汇的老总以及相关专家,共同探讨如何写好“食品”这篇大文章。
说文解字
“食”就是道德工业、良心工业
“《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的老家是漯河,今天的个问题也是说文解字,解食品的食。”对话一开始,陈伟鸿向各位老总抛出问题。“上面一个’人‘下面一个’良‘,食品工业就是道德工业、良心工业。”双汇董事长万隆抢答出的这个答案让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汇源董事长朱新礼用二十个字给出了另一种解读,“良好的饮食知识与习惯,人类美好的幸福与健康。”朱总解释说,他一个当医生的朋友经常感叹,很多病人没有饮食知识,如果有良好的饮食习惯,疾病就会得到很好的,也就是说食疗可以让人保持健康。
而对于“食”,美国玛氏公司亚洲总裁李宇说,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生产一种好的“食”品,需要有“良”好的生产规范,要“人”来执行,也就是,食品从业人员+好的制度,才能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食品安全
食企要建立供应商管理体系
提起食品安全,大家对去年“3·15”曝出的“瘦肉精”事件还记忆犹新。在现场的万隆说,双汇如今已开始建自己的养殖场,从源头把控,而且实现了“一个人养2000头猪”的自动化,并在现场有信心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猪肉。
那美国有食品安全事件吗?他们是怎么处理的?主持人陈伟鸿又把问题抛了出来。
玛氏的李宇说,实际上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中国的,而是全球普遍存在的。比如去年美国的花生酱受沙门氏菌感染,导致大量人住院;欧洲蔬菜受到致病菌感染造成很大恐慌。出现这些问题,各国的食品生产企业也都会采取应对的措施,比如万隆董事长说准备自己去养猪了,但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很难自产原材料。对于这类企业,食品安全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供应商管理体系,“定期去访问、审核供应商,对他们的管理制度等提出改进意见,不能只管理自己厂区这一块,要延伸出去,甚至是对供应商的供应商。”
食品监管
中国食品监管部门要做“减法”
近年来,频频曝出的食品安全事件让公众对吃忧心忡忡,同时也有不少人把矛头指向我国的监管部门。
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曾任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的姚景源在谈到如何破解如今的食品安全问题时,首先提到加强监管。他讲了一个以前劳动的例子,从山上往山下抬木头,刚开始10个人抬,抬不动;后来换8个人,还抬不动;又减了两个人,大家终于把木头抬下山了。
“中国食品监管部门要做减法。”姚景源说,中国的监管部门真不少,有工商部门,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越多越干不好,因为没人担责任。汇源董事长朱新礼很赞同姚景源的看法,他说,我国监管部门有200多万人,外国对食品监管只有一个部门负责,但人家做得比我们好多了。
食企创新
方便烩面做成流动烩面馆
提起食品创新,不少老百姓有抵触,“以前我们吃的东西都是的,没有这添加剂也没那精。”主持人陈伟鸿说,现在出事的几乎都是添加剂的问题。
“食品创新并不局限于添加剂。”万隆说,添加剂是伴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可以说没有添加剂就没有现代的食品工业。我们国家的添加剂现在一共有2314种,这些都是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现在的问题在哪儿呢?不是食品添加剂带来了食品安全问题,而是因为在使用添加剂的过程中不正当的使用或者故意那样做。”
食品企业创新要解决类加工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的问题。
提到这,陈伟鸿提出了一个技术创新的产品--红高粱烩面,在座的几位嘉宾也感叹“跟在面馆里吃的味道一样,原汁原味”.
李宇说,他是兰州的,对兰州拉面很有感情,昨天尝了红高粱的羊肉烩面,感觉特别筋道,像刚做出来的。作为食品行业的经营者,他专门对其配料表做了研究,“都是非常规范的。”
红高粱方便烩面以手工制作、非油炸、原汤原味、宽面条等赢得了市场。红高粱的乔赢说,他们经过八年的卧薪尝胆、数万次试验,终于破解了困扰世界食品界数十年的技术难题。“我们卖的不是方便面,卖的是河南特产,卖的是烩面感情,是品牌故事……”
朱新礼说,对于大企业来讲,创新相对会难一点,但是对技术研发可以投入更多。小企业相对会灵活一些,消费需求的多样性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