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专家:参加糖酒会是一种投资而不是开支
很多企业对于参加糖酒会都十分重视,但是对于糖酒会对于企业所带来的收货却不是很重视,对于糖酒会的看法也需要转变。专访香港展览会议业协会永远名誉朱裕伦目前亚太地区的消费品采购展主要在香港举行。香港是一个国际化城市,且背靠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八九成展品都产自内地,办展的目的也转变为吸引更多的海外买家。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采购平台”,市场已经脱离本地需求。对香港来说,可以应对“产业空洞化”的问题;对内地来说,可以通过香港这个国际化展览平台取得更多世界订单,从而达到“扩大出口”的目的。针对香港和内地城市展览业发展的差别,记者对话香港展览会议业协会永远名誉、国际展览业协会(UFI)亚洲/泛太平洋分部朱裕伦。
记者:我们知道中国展览业的特点之一是相当份额的展览由政府组织。对于展览业来说,政府主办和企业主办的展览有什么区别?
朱裕伦:可以说是“市场化理念”。虽然由政府主办的一些展览会出现不同程度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但是我们看到这类展会也在改革中。很多城市的政府正在转变角色,更多体现商业效益。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展览会以市场需求为依托,所以展览会要由市场导向。当然,反过来展览会也促进产业发展。
对于没有政府背景的展览公司,我们更重视商业效益。这个很重要。对我们来说,会展业是商业行为,展商参加展览会应是一种投资,而不是开支。投资的意思就是有回报的,展商来参展,投入5万元进去,他希望得到10万元或者20万元的回报。开支就是投入5万元没有什么效果。我们重视展会的效益,以及展商的回报,所以我们要不断改善服务,提高参展效果,从而为客户带来更高的附加价值。
记者:在您之前的报道中,您提到经营者要保持国际化视野,请问作为一个展览企业的经营者,该如何保持“国际化视野”?
朱裕伦:中国市场不断扩大,是世界上少有的亮点。世界上许多大型的展览公司都来中国开设办事处,他们的入驻本身带来很多国际性理念及国际化操作方法,以“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理念来办活动。
记者:目前内地许多城市都在加快展览场馆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您觉得城市应该注意些什么?
朱裕伦:对很多城市来说,如何扩大自己的市场容量是很重要的课题。因为本地市场需求总是有限的,本地市场的产业结构不可能是包罗万象的。上海、北京展览会的蓬勃原因是其辐射范围超出了本地,服务华北、华东乃至全国,才有吸引力。有的人对天津展览中心规模抱怀疑态度,因为其选址并非在京津之间,所以很难覆盖包括北京在内的更大的市场。辐射能力受到局限。对于成都来讲,其展览业辐射能力起码要定位在覆盖西南市场,一些优势产业还可以覆盖全中国。内地有些城市展馆建设并不能和其辐射能力相适应,本地市场只有少数产业和产品拥有买家优势,有很多产业在当地并不强大,市场需求也没有达到能够充分利用大规模的展览场馆程度。
记者:那您觉得对于这些城市是应该做自己优势产业、扩大市场化和影响力,还是应该有节制地建设场馆呢?
朱裕伦:场馆的建设要和市场需求、产业规模相适应、相匹配的。对于一个辐射能力有限的城市来讲,如果建设大规模的、功能单一的展览场馆,其价值可能低于投资一个规模小的、多功能的活动中心。对于个别展览若面积有限可以通过临时展馆解决,而未必需要为一个展览会建立的大型场馆。
记者:您觉得展览成功的要素有哪些?
朱裕伦:展览业成功需具备五大要素:
一、市场需求:中国展览业已经从卖家市场导向变成买家市场导向,展览如不能体现买家的需求是没有效果的;二、产业的支撑:并非每个城市都有优势产业的,即使有也并非每个产业都适合举行展览,譬如矿藏。展览发挥的功能是把大量买家和大量供应商在特定的时间、特定地点汇集起来,因此展览举办地要有强大的市场需求,能吸引大量的参展商和买家。三、相应的软件、硬件配合:治安、旅游、酒店、物流、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四、差异化经营:中国一年有7000多场经贸展览会,如果你的展览会没有特别大的卖点,和别人的没有差异,则很难生存;五、要有强大的执行力:理论上讲得通,但若缺乏人才和的展览公司,或者没有政府政策的支持,就没办法落实。这些都是一个地方能不能把展览业办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