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食品学会(以下简称:北京学会)邀请天津市食品学会(以下简称:天津学会)、河北省食品学会(以下简称:河北学会)承办的“科技创新促进京津冀食品产业升级论坛”在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如期举行。
北京学会参会的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理事有:北京联大保健食品检测中心主任徐峰,原二商总工徐开生,中国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所长戴小枫,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守伟,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书记兼副所长李东,北京粮食科学院院长贾健斌,中国农业大学毛学英教授,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罗红霞教授,北京食品协会常务会长周以秋,原北京农学院食品系主任孙容芳;天津学会参会的理事长、理事有:副理事长兼陈娟,天津百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许勤虎,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学学院院长张民教授,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主任刘爱国教授,天津月坛学术营养餐配送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付蓬勃;河北学会会长兼、河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院长王颉和桑亚新教授、马艳莉老师等20余位专家、学者到会。论坛还特邀了中国科协农村服务中心副主任王诚、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李彦捷参加了会议。论坛由北京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徐开生主持。

在上午举行的论坛专题报告会上,王守伟做“京津冀食品产业现状及创新驱动发展对策”专题报告。他通过分析京津冀食品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及制约因素等方面,提出了三地食品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构想,并建议京津冀食品科技创新要立足于服务产业布局的优化、服务首都食品供应与安全保障、促进地区协同发展。
付蓬勃在“‘鲜食’—食品制造业的未来”专题报告中,着重探讨了当前市场的需要,介绍了“鲜食”的主要特点、类别及国内的开发模式等;王颉则以“京津冀协同创新促进食品产业发展”为题,分析了京津冀三地的环境、交通、资源及人口等方面的差异,尤其分析了京津冀三地科技占GDP的百分比,2011年至2013年京津冀分别是6:3:1,他在报告提出了建立京津冀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共用平台、人才基地及食品原料和加工产业示范带的建议。
在下午进行的论坛讨论会上,各位专家学者聚焦如何通京津冀食品产业升级进行探讨,分析了京津冀食品行业新常态下的科技优势及需拓展的领域、梳理了三地食品行业发展新常态下的新特征、揭示了并提出了食品发展新常态下的新内涵及新思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