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春季糖酒会的常驻举办地,成都市在城市建设方面也都烙下了深深的糖酒会的脚印,近年来,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和转移范围逐步扩大,“外资西进、内资西移”步伐加快,中国内陆地区正成为全球经济格局中市场空间的区域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阵地,这为成都深度参与国际国内分工合作带来了新机遇。

截至 2014 年 11 月,世界 500 强企业已有 262 家在成都落户,位居中西部城市首位;美国、德国、韩国、泰国、法国、新加坡、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以色列等12 个国家获批在成都设立领事馆,外国领事机构数量仅次于上海和广州,位居全国第三。
截至 2014 年 7 月,成都已与法国蒙彼利埃市、美国菲尼克斯市、德国波恩市、英国谢菲尔德市等 23 个城市结为国际友好城市;已与 33 个城市结为友好合作关系城市。
72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2013 年 9月 1 日起成都口岸开始实施 72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成都成为中国第四个、中西部个实施 72 小时过境免签的城市。目前,成都 72 小时过境免签范围达到 51 个。
天府新区升级“” 今年10 月上旬,批复同意设立四川天府新区,这意味天府新区正式加入了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等新区的梯队,升级成为“”。天府新区建设是成都及四川谋求新发展的机遇,总规划面积 1578 平方公里,目标是要建成中国内陆开放门户、高技术产业基地、高端制造基地、西部高端服务业中心和国家自主创新中心。
枢纽成都
近年来,成都致力于打造西部综合交通主枢纽,形成西部、通达全国、连接世界的交通优势,构建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传输系统。
成都是中国航空第四枢纽成都城。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4 年 7 月底,成都国内通航城市 112 个,国际及地区通航城市 65 个,国内航线 159 条,国际及地区航线 76 条。2013 年双流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 3344.58 万人、货邮吞吐量达到 50.18 万吨,全市航空运输量位居国内城市第四、西部城市,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的地位继续巩固。
产业成都
在全球产业转移大潮中,成都紧抓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敏锐地将包括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汽车制造、精密机械制造等纳入到战略层面进行布局,并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先导率先突破。处在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型过渡期的成都,正抓住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和技术变革的重大机遇,深入实施“产业倍增”战略,推进产业跨越发展、转型升级。
成都依托科技、教育、人才和信息资源优势,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着力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三次产业联动协调发展,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建成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成为国家电子信息、汽车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新能源、新材料、民用航空、信息、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电子信息、汽车等八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13 年实现增加值 2518 亿元,增长14.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 86.3%;2014 年上半年八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长14.1%。成都高新区、经开区建成千亿园区,高新区成为全国首批创建世界园区试点单位,综合排名列全国高新区第 4 位。
服务业提升发展。作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成都当前正建设服务业核心城市。电子商务方面,2014 年上半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500 亿元。金融方面,金融外包及后台服务中心等金融机构加速集聚,已成为中西部金融机构种类全、数量多、市场规模城市。旅游方面,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加快建设,2013 年成都实现旅游总收入 1330.7 亿元,增长 26.6%。会展经济方面,荣获“中国会展名城”称号,2014 年 1-6 月,全市共举办重大会展节庆活动 227 个,直接收入 31.9 亿元,拉动旅游、交通、餐饮、住宿、运输消费 285.2 亿元。现代农业健康发展。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013 年全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突破 800 亿元、现代种业产值达到 56.3 亿元、绿色有机农业产值达到 35.5 亿元。依托特色农业园区和基地,大力发展体验农业、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2013 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 8900 万人、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 143.6 亿元。
宜人成都
成都,以其难以复制的城市魅力和在生态保护、城市建设理念及经验上的典型性,赢得了世人的青睐,2014 年 10 月 31 日,中国城市未来发展国际论坛发布了“2014 中国幸福感城市”榜单,成都再次以位居榜首的优势荣获“中国幸福感城市”,这也是成都连续三年荣获这一殊荣。
六湖八湿地 2011 年起,成都启动了环城生态区的立法保护及规宜人成都划建设,决定傍河成湖,打造“八十公里环城绿廊”,环中心城区形成一个水韵悠长、绿意盎然的大都市湿地景观。“六湖八湿地”是环城生态区的核心 , 主要依托府河、清水河、江安河、东风渠等主要河流 , 结合现状湖泊、水塘、沟渠而建 , 总面积达 28 平方公里。同时, 以“六湖”为中心 , 成都将在周边同步打造 6 片水生作物区 , 同时布局龙潭水生作物区和三圣水生作物区 , 形成总面积为 11.6 平方公里的“八湿地”。加上 4 公里的水系通道 ,“六湖八湿地”将构成 28 平方公里的水系 , 加上 105 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 , 共同形成环中心城区一条 85 公里长的“绿色翡翠项链”。
绿化覆盖率 38.81% 近年来,成都在中心城区大力实施的“香化彩化”、“果树花香”等惠民工程初见成效,城区大道四季皆有不同特色的植物景观。红梅、海棠、桃花、梨花、日本红枫、石榴花、紫薇花、三角梅、木芙蓉、桂花、银杏……“现在,在成都市区的道路上,每个月都能看到不同的花树,闻到不同的花香。”据统计,成都市先后实施破墙透绿、立体绿化、公园景观打造提升、健康绿道、“环城生态区”等城区生态建设,中心城区新增永陵公园等 18 个市政公园和 10 个郊野公园。
截至目前,成都中心城区 ( 建城区 ) 绿地率 35.69%,绿化覆盖率 38.81%,人均公共绿地 12.79 平方米,基本实现城市绿地均衡布局。
会展成都
成都是中国会展名城。近年来,凭借其市场辐射能力、航空条件、会展环境、旅游资源、城市魅力在中西部城市承接国内外重大会展向西部转移中取得了发展的态势,正逐步成为国际重大会展活动布局中国中西部的城市。
2013 年,成都举办重大会展项目503 个,其中,国际会议 105 个,国际性展览 53 个。展览总面积达 300.9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11%;会展业直接收入 60.5 亿元,同比增长 20.5%;综合收入 509.8 亿元,同比增长 21.1%,占全市 GDP5.6%。今年 1-10 月,成都成功举办第十五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第 90 届全国糖酒会、2014 成都创意设计周等重要会展项目 415 个,其中国际会议85 个,展览 165 个(国际性展览 40 个),节庆赛事 165 个。展览总面积 280.5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19.4%;会展业直接收入 58.7 亿元,同比增长 17.6%;拉动消费 499.4 亿元,同比增长 19.3%。2013 年 6 月和 9 月,全球两大财经盛会-第 12 届财富全球论坛和第 12届世界华商大会先后在成都成功举办。
成都成为中国继上海、北京、香港之后第四个、中西部承办财富论坛的城市。世界华商大会吸引了全球 104 个国家和地区的 3000 多名代表参会。成都成为中国继南京之后第二个举办城市。
2014 年 11 月 11-14 日, 以“ 推动以促进经济增长与优化城市生活质量为核心的交通创新”为主题的第十二届米其林必比登挑战赛在成都成功举办。挑战赛作为“全球交通可持续性发展的峰会”,曾于2004 年和 2007 年两次在中国上海举办,本次则是第三次登陆中国,成都成为中国举办该活动的西部城市。
展览方面,成都已成为国内外组展机构进军西部的城市。全球的展览公司-励展博览集团、全球五大展览公司之一的德国科隆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中国的礼品行业组织商-励展华博展览公司、中国电子产品行业组展商-中电会展信息传播公司、国内珠宝行业的组展商-中国珠宝行业协会等分别在成都布局,定点举办中国西部国际五金展、成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及技术展览会、中国(成都)礼品及家居用品展览会、中国(成都)电子展、成都珠宝展等。